耕地污染問題事關人民群眾的“米袋子”“菜籃子”,備受國家和社會關注,9月1日,為服務好黨和國家重要發展戰略,用地質科技答好糧食安全難題,局黨委書記、局長王建明,局總工程師李慶陽,局科技處處長楊俊義一行前往成測中心“成都平原工業聚集區農田重金屬綜合防治技術集成與示范”項目一線調研。省科技廳重大專項處副處長蔣雪蓮,項目參與單位四川威斯特分析測試有限公司總經理潘平川,四川大學博士研究生李娜等應邀共同前往調研,成測中心領導班子成員及相關負責人陪同調研。
項目現場
在綿竹某地,王建明局長實地查看項目進展情況,認真聽取成果匯報,站在田間地頭與現場人員親切交談,當看到當地農村合作社負責人老鄒幫忙用無人機為作物噴灑葉面阻控劑時,王建明局長上前向他表示感謝:“謝謝你們來幫忙。”“我們才應該說感謝”老鄒高興的回答:“以后我們就能放心的吃自家種的大米了,我們有干勁。”
行至擺放土壤修復鈍化劑的桌子前,王建明局長駐足查看,仔細詢問材料來源,他用“中藥”來形容鈍化劑,強調要簡化操作流程,方便規模化生產應用,讓村民“愿意用”;要著力降低成本,確保材料來源經濟易得,讓村民“用得起”,要使用環保材料,避免“副作用”;要切實保障項目成果,確保“藥到病除”。
查看鈍化劑
項目現場
聽取項目介紹
在項目工作匯報會上,成測中心主任胡斯憲、副主任楊曉軍分別圍繞該單位環境領域業務延伸情況,土壤修復科研工作開展情況及項目進展情況進行了專題匯報。成測中心近年來圍繞生態文明建設,大力開拓創新,土壤修復工作一手抓污染源控制技術研究,一手抓修復材料、修復工藝研究,提高資源循環利用率與改善生態環境同步推進,用地質科技助力資源友好型及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
王建明局長對成測中心發展模式及項目進展情況給予充分肯定,他指出,地質工作要主動服務于黨和國家重要發展戰略,土地健康問題直接影響食品安全,茲事體大,要從五個方面著力,立足科研,催生重大污染防治項目:一是要樹牢發展信心。環保產業順應國家發展潮流,前景無限,四川地質工作要堅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工作的指示,助力省委省政府擦亮川糧、川菜金字招牌。二是要堅守科技初心。地質隊伍組建之初的定位就是科技工作隊伍,要堅守初心,走好綠色發展之路。三是要實現集成創新。成測中心該項目產學研融合,符合科技創新工作發展規律,要著力打造跨學科、跨領域集成創新體系,提高科創工作能力。四是要推動成果轉化。要確保經濟可行性,主動與企業家聯盟,嘗試引進風投資金,控制風險;要在可操作性上發力,確保科技成果能夠向現實生產力轉化;要在服務質量上發力,推動科技成果應用,科學指導應用端用好研發成果,提高產業鏈延伸能力。五是要主動服務政府。一方面,要發揮政策集成效應,研讀相關政策,主動對接政府職能部門,用活現有政策,積極呼吁新策新規;另一方面,要匯總歷年項目成果,提出區域化治理方案,主動出擊,積極催生我省土壤修復治理項目,為讓“川碗”裝上高質量“川糧”出謀劃策,要完善成果收益分配機制,用成果收益樹牢科技工作者信心,鞏固單位科技創新工作。
李慶陽總工就項目工作提出兩點建議:一是要推動形成全省產業聯盟,集合各方優勢,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二是要找準污染原因,從源頭入手科學修復,標本兼治,破解難題。
蔣雪蓮副處長對地質工作就是科技工作表示贊同,她高度贊揚了項目進展情況和項目質量,并在會上著重介紹了我省重大科技專項的獲取條件,鼓勵成測中心及局屬各單位積極參與省重大專項科研工作,為我省重要科學問題獻策獻力。
聽取PPT匯報
會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