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趙瑩月
4月19日,2021年全國先進女職工集體和個人表彰大會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成測中心王雪蓮作為全國350名榮譽稱號獲得者之一,榮獲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的“全國五一巾幗標兵”榮譽稱號。
操作儀器設備進行檢測
對于自己的獲得的榮譽,王雪蓮表示“有動力也有壓力”,她談到:我只是“全國五一巾幗標兵”這個榮譽的載體,這是全中心幾代人辛苦奮斗得來的榮譽,感謝領導的栽培和肯定,感謝老師和同事們的幫助和支持,今后,我將立足本職,帶領團隊繼續為單位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我將無我,不負韶華
——王雪蓮先進事跡
2004年,研究生畢業的王雪蓮剛到成都綜合巖礦測試中心時,心理一度失衡:眼前的成測中心和她心目中的科研機構落差不小,想到自己一生都要和這些瓶瓶罐罐打交道,她就非常郁悶。
這樣的心情源自于王雪蓮的童年:她的家鄉位于深山腹地,群山環繞,父母目不識丁,過著面朝黃土背朝天,在貧瘠土地里刨食的生活。童年的她幾乎沒有走出過村莊,記憶里父母偶爾出門采購生活必需品,需要天未亮就出發,天黑盡才會歸來,這還得抓緊夏日的那幾個月,因為入冬大雪封山,便是長達數月的與世隔絕。
高新西區某企業采集廢氣
對于有的人來說,越是環境艱苦,越是砥礪奮進品行,年幼的王雪蓮早早樹立了帶著父母走出群山的志向,她明白,自己唯一的出路只有努力求學,所以她潛心學業,學習成績一直是父母的驕傲,但同時,堅持求學不能早早外出打工卻在無形中加重了家庭的負擔,父母年紀輕輕便操勞過度,病痛纏身,這讓懂事的她很是心疼,深知肩上的擔子沉重,越發努力,最終考入了地質院校的最高學府——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畢業后的王雪蓮進入夢想中的科研單位,想的是以自身學識拓展國家科研邊界,沒想到日常工作卻如此平凡,成日面對的是各種枯燥的實驗數據,這與她童年的理想相去甚遠,她也一度消沉過,但一位前輩的話卻讓她驚覺醍醐灌頂:“別看我們這些數據仿佛微不足道,但在地質工作成果中卻十分重要,這些都是最權威的科學數據,容不得絲毫馬虎。”是啊,王雪蓮突然就想透了一個道理:崗位雖平凡,但工作很重要。她決定沉下心來好好干!心沉下來了,農村孩子踏實肯干的勁兒就上來了,堅守崗位,她一干就是17年。
為汶川地震災區進行水質化驗分析
在同事眼中,王雪蓮頗有點“拼命三娘”的架勢:成千上萬檢測數據的質控和評價是她工作的重頭戲,加班加點對她來說是家常便飯,她的辦公室里枕頭被子一應俱全,實在累急了,就直接躺倒在辦公室的沙發里,在她兒子小時候的記憶中,經常是幾天都見不到媽媽的,不是媽媽出差了,而是在加班,晚上睡著了,媽媽才回家,早上還在睡夢中,媽媽已經悄悄離家。
傳幫帶,為新進員工演示操作步驟
“我覺得習近平總書記講:‘我將無我,不負韶華’這句話很有感染力。”在采訪王雪蓮的過程中她談到。其實,她早已在不知不覺間將“無我”精神融入到了工作中:
——2008年汶川大地震發生的第二天,王雪蓮就冒著余震頻發的危險,前往實驗室,通宵達旦,以最快的速度拿出了災區的第一份水質測試報告。
——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高危場所排放的污水需要及時監測當天上報信息,作為單位質量負責人,王雪蓮堅守在一線。
危機時刻,她將個人安危拋諸腦后,滿心想的都是保質保量的完成工作任務。
17年的堅守篤定,為王雪蓮換來了厚厚的優秀成績單:多次參加國家級行業標準修制定;參與完成的“四川省成都經濟區生態地球化學調查”項目榮獲四川省集體“科技進步一等獎”;重點主持、參與并圓滿完成了多項科研項目;高質量完成了三部委(環境保護部、國土資源部、農業部)《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詳查》樣品分析測試工作......
其實,無論走得多遠,王雪蓮從未改變,一直守著那份初心,在篤實好學、埋頭奮進中不斷書寫精彩答卷。
業余時間忙著充電